進入青春期后,青少年開始越來越關(guān)心自我,越來越密切地注視自己,常常很自然地拿自己與周圍的人比較,很想肯定自己,處處能趕超別人,使別人能對自己刮目相看。正是在這種人與人的比較中,個人很容易判斷出自己與別人的上下高低。這雖然有著促人奮進的積極一面,但由于青少年容易情緒化,看事物常常以偏概全,一旦在比較中感到自己與別人距離過大。或是比較后通過自己努力還是達不到自己愿望時就會產(chǎn)生挫折感,會一榮俱榮、一損俱損,變得心灰意冷,產(chǎn)生自卑心理。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會顯得更為敏感,他們會因一時的失敗懷疑自己,自尊心、自信心很容易受到傷害,特別是學習上,當成績和智力比不過同伴時就常常無法坦然接受現(xiàn)實,而是顯得急躁,壓力重重。對體貌上的自覺不夠理想也常常讓他們滋生煩惱,有時身體的急速成長常常使他們不知所措,如覺得自己太胖、太高、太矮、眼睛太小等等。所以,自卑感更確切地說其實是一種信心不足。多說肯定的話語“質(zhì)量絕對沒有問題”、“一定讓您用起來滿意”、“治愈率100%”,對于這樣的廣告詞,我們雖然會懷疑它的真實性,但同時也會產(chǎn)生一種信任的感覺,勇于一試的心理,這可以看作人類心理的共同弱點,有一種偏聽偏信的傾向。然而這種表達方式,也可以用來克服弱點——自卑。有一個孩子,每次在考試前總是感到自己會大敗,心情很緊張。他的一個好朋友有一次在考試前送給了他一些幸運星,并告訴他這些幸運星將給他帶來好運,這次考試他一定會考得非常好。孩子信以為真,果然考得很好,可以說是超水平發(fā)揮了。為什么會這樣呢?難道真是幸運星給他帶來了好運?顯然不是。孩子之所以能夠考得好,是因為孩子本來對自己沒有信心,但是他相信幸運星能夠給他帶來好運,從而樹立了“一定能考好”的信心,改變了自己原本處于劣勢的心理狀態(tài)。擺脫了心理壓力,輕裝上陣,自然就考出了好的成績。所以,對于自認為不如人的孩子,要給他們一點自信力。有時候,雖然明知如“你一定能考出好名次”,“你絕對不會輸”是自欺欺人。但是這些肯定的話語就仿佛那些幸運星,能夠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一股自信力。他們會把這些肯定的話當作既成的事實來要求自己,從而拋開一切顧慮和猶豫,沉著應(yīng)戰(zhàn),發(fā)揮出他們應(yīng)有的水平。這就是語言暗示的強大作用。相反,如果你說“你大概會考得不錯吧”,“你也許能夠贏”,那么,這無疑是向他宣布“你大概會考得很差”,“你也許會失敗”。懷有自卑感的孩子一般對自己的能力都不太相信,所以他會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再作一個折半處理,如果父母說他有50%的成功率,那么在孩子看來就只有25%。但是若父母告訴他肯定能成功的話,孩子至少會認為自己有50%的成功機會。不過,肯定的話如果只用一次,是顯現(xiàn)不出它的暗示效果的,父母必須要重復地說才會有效。在父母不斷地暗示下,孩子的自卑感才會逐漸變淡。換一種說法一位羅馬詩人在他的書中寫道“如果有位女子因她的膚色太黑而煩惱,你不妨贊美她的肌膚如胡桃般的美麗?!痹诂F(xiàn)實生活中,自卑感往往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產(chǎn)生,也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減輕,甚至消除,而這一句話背后,隱藏的是不同的人看問題的不同角度。皮膚黑本身并不能作為美與丑的評判標淮,只是若你的皮膚很黑,別人形容它黑得像木炭,你才會感到心煩意亂,讓你心煩的不是你的皮膚黑而是像木炭。所以如果換種說法,說你皮膚真健康,那你就一定會很高興,因為這說明你擁有亮澤的膚色。同樣如果遇見皮膚白的女性,若說她膚白如雪,相信她一定很高興;但若說她“是一種病態(tài)的白”,估計誰聽了都不會覺得開心。有一句話說得好,一個人的缺點往往就是他的優(yōu)點所在,而一個人的優(yōu)點往往即是他的缺點。項羽正是因為胸中有一股雄視天下的豪氣才推翻了暴秦的統(tǒng)治,成就西楚霸王的英名;但也正是這種雄視天下的豪氣導致了他誰也看不起,誰的話也聽不進,結(jié)果被劉邦打敗。對于自卑的孩子,父母一方面要發(fā)現(xiàn)他的優(yōu)點,更重要的是要從積極的方面去評價他的缺點。因為如果能夠用肯定的表現(xiàn)方式去指出孩子的缺點,那么他的看法也會跟著父母轉(zhuǎn)變,這樣自然而然地便可減輕孩子的自卑感。例如,如果你的孩子膽小,可以委婉地對他說“你有時候過于謹慎了,應(yīng)該放開一點?!比绻愕暮⒆哟中?,可以對他說“不拘小節(jié)是好事,但是細心一點會讓你做得更好。”你看同樣是說膽小,說粗心,但是換一種說法,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