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學齡段孩子的心理咨詢中,遇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?這也是很多家長最想問的問題。在回答“怎么辦”前,我們要先看到這個問題中的假定前提“孩子不愛學習”,其實這個前提就是不對的。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愛學習的嗎?要弄清這個問題,我們就要再問一個問題孩子到底不愛學“什么”,他真的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嗎?咱們要把內(nèi)容說具體。曾經(jīng)有位媽聽到這個問題眼睛就亮了,她說“沒上小學之前,我兒子很優(yōu)秀的,自己看書都能看一個多小時,自己玩拼圖,能玩上半天,特別專主!唉,就是上了小學,一做學校的功課就不行了。”我接著問“他是學校的功課全都不行,還是有些科目比較愛學?”那位媽媽說“也不是全不行,語文背誦比較好,孩子很快就能完成,還自豪地給家人展示,但寫字時就會特別拖拉;數(shù)學做簡單題也行,遇到難題不會做他就有些著急,如果題目量大,他看著題目就會發(fā)呆,很抵觸?!甭牭竭@兒,我們就明白了,孩子喜歡的學習任務(wù)要符合兩“有”原則。一是有用;二是有趣;看書、拼圖有趣,這樣的“學習”孩子喜歡;語文背誦讓孩子有成就感——“有用”,這樣的學習孩子也喜歡。但孩子為什么上了小學就“不愛學習”了?因為小學的學習不符合這個兩“有”原則,不夠有趣,不夠有用,作業(yè)量大或者題目太難不會做,導(dǎo)致孩子學得沒成就感,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常常看不到學習對他的好處。心理學的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一種行為只有讓人得到好處,這種行為才能夠得到強化,并保持下來;沒有好處的行為是很難保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