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靜不下心來復習怎么辦?很多同學在考研的復習中,容易受其他人影響,看到別人情緒波動自己就定不下心來;看見不考研的同學在節(jié)假日游山玩水,自己便蠢蠢欲動;看見同班同學找到好的工作便開始惴惴不安;看見有的同學放棄考研跟著也想放棄,這樣的同學總是顯得不夠堅定,而考研需要的是有一顆堅定、且堅持的心,建議找?guī)讉€一起考研的同學一起學習,大家互相鼓勵,遇到事情共同解決,并且這幾個同伴應該是心靜比較穩(wěn)定的人,大家性格可以互補或者有一個人可以影響大家,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,拿一個每天踏實學習的人當作榜樣,看看別人是怎樣每天學習的,多討教。
阿Q是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,所謂的阿Q精神也被中國人熙熙攘攘了幾十,開始的時候這是純粹的悲劇性人物,圍繞他的一些論調(diào)多是傾向于*。但是隨著時代變遷,世人觀念的改變,很多時候阿Q精神竟被美化成所謂的自我安慰或者說中庸之道,真的是這樣么?這里不妄加評斷,我們只談考研中,這種阿Q精神絕對要不得。不能有“自尊癖”阿Q的第一個特點就是“自尊癖”。阿Q本是極卑微的人,他沒有家,沒有固定的職業(yè),只給人家做短工,沒有人真的記得他。然而,阿Q卻很自尊,“所有未莊的居民,全不在他眼睛里”,甚至趙太爺兒子進了學,他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,以為“我的兒子將比他闊得多”。這種無謂的自尊并不能給我們帶來以為的精神上的愉悅,也不會對改變現(xiàn)實有任何的意義。就比如我們總能聽到有的考研學生這樣說,要是我如何如何,也會怎樣怎樣,或者是“××大學”有什么好的,我還不愿意去呢,等等,這種毫無意義的夸談。這里告誡同學們,千萬不要像阿Q一樣不如人不順心時,不去想怎么樣去爭取去努力,而是無端的詆毀或者說大話連篇,這樣最終一事無成且永遠活在嫉妒中的是你自己。不能“欺弱怕強”阿Q的第二個特點是“欺弱怕強”。阿Q最喜歡與人吵嘴打架,但必估量對手,口吶的他便罵,氣力小的他便打??墒?,當他在路上遇到“假洋鬼子”時,他脫口說了句“禿兒”,不料被聽見了,“假洋鬼子”舉起了“哭喪棒”,他便趕緊縮起脖子,等著挨揍,連吃了幾棍子,一點不敢反抗?,F(xiàn)實社會中,這樣欺軟怕硬的人處處可見,很是可氣。同時,我們說,“欺弱怕強”也并不是單單表現(xiàn)在待人上,就比如在考研過程中,很多同學也都存在著“欺弱怕強”的特點,對于自己感興趣的科目,學起來覺得得心應手的科目,總是能夠優(yōu)先復習,多復習,愿意去復習;對于那些比較難的科目,自己比較薄弱的環(huán)節(jié)總想去逃避,總期望能夠找到捷徑,并不能沉下心來認真對待,總是在下定決心好好學習與不斷的自我否定與原諒中徘徊?!捌廴跖聫姟笔且环N不去盡力甘于自我欺騙的放棄心理,對你的科目復習與考研成功有著嚴重的不良影響,同學們一定要摒棄掉這個壞習慣。不能“投機取巧”阿Q的第三個特點是“善于投機”。比如對待革命的態(tài)度上,阿Q本來是對革命一向深惡痛絕的,但當他看到“未莊的一群鳥男女(在革命到來之際)的慌張的神情”時,便想:“革命也好罷,革這伙媽媽的命,太可惡!太可恨!便是我,也要投降革命黨了?!卑革命的目的,不過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,“我要什么就是什么,我喜歡誰就是誰”。當然,我們這里說的投機取巧更多的是專注于學習層面的,但是道理是一樣的,就是投機取巧不好。投機取巧首先從態(tài)度上就走入了誤區(qū),考研復習來說,太多的同學不能腳踏實地,總是想著不努力不辛苦就能取得好成績,殊不知,日子就在這樣的蹉跎中白白荒廢。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,要想成功必須經(jīng)過不懈的努力,千萬不能僥存投機心理。不能“自欺欺人”阿Q的第四個特點是“自欺欺人”,即“精神勝利法”。阿Q與人家打架吃了虧,心里就想:“我總算被兒子打了,現(xiàn)在世界真不像樣,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。”于是他心滿意足,儼然得了勝利似的。有很多人推崇這種精神勝利法,但是學習中,這種精神勝利絕對要不得。我們接觸到很多同學,復習的時候總是會有這樣一些情況,遇到一些比較難的或者說不太會的題,就會安慰自己說,沒事兒,這種題型太偏不太容易考;有時候懶惰不想復習,就會對自己說沒什么,我就休息幾天,不會有什么影響等等,這都是典型的自欺欺人。自欺欺人實質(zhì)上是對自己的一種放縱不負責任,無論是對學習還是生活都是不好的,希望同學們能夠遠離這種“自欺”。不做學習的奴隸阿Q的第五個特點是“奴隸性”。這表現(xiàn)在有些同學的身上就是這樣的,不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,總是感覺被逼迫著被動的去學。大學之前,大家都是在老師家長的監(jiān)督管控下學習,學是學了,但是沒有養(yǎng)成好的自學習慣,一旦脫離了監(jiān)控,馬上開始懈怠想著放松。這種狀態(tài)可能在進入大學之前還不是很明顯,一旦進入大學,脫離了曾經(jīng)緊張的學習環(huán)境,也不再有老師家長的督促,很大一部分同學都迷失在享樂與松懈的狀態(tài)下。很多人說現(xiàn)在的大學生在學習上“奴性”很強,主要是不會主動學習,不能主動學習,總是被動被迫著去學??墒菍τ诳佳衼碚f,這么長期的一個需要艱苦奮斗的過程,是必須要求大家能夠積極主動去學習的,因為沒有人去提醒你監(jiān)督你幫助你,一切都靠你自己,所以,不要做學習的“奴隸”,要做主人。正因為著阿Q的這些典型精神,造成了他悲劇性的一生,我們應該從中得到教訓,不能做新時代的阿Q,更不能把阿Q精神帶到學習生活中。